作者 青園學前教育機構 邱良如執行長
人氣 3593
主題 隨著孩子
字體大小:
晚餐後在音樂聲中和女兒進行餐後的整理工作,她很有順序的收拾著桌上的碗筷,今晚的主食裡有她刨的胡蘿蔔絲,還有打的蛋汁,參與準備晚餐的過程是母女倆在下班後分享的重要時刻,嘩啦啦的水聲裡,不時的還會傳來她跟著旋律哼唱的歌聲,下一幕她會趴在魚缸旁拿著她俗稱的漢堡(魚飼料)涮涮涮數著傾倒的次數,認真檢視著今天大寶二寶小寶的活動狀況,這是小四的她每日的例行工作之ㄧ,環境型學習風格的她,模仿力強依賴心重,偶而還會使上她不按牌底出牌的逆反特質,因此從小開始,除了規律的作息外,媽媽的管教方式一直都是以正確的示範和清楚的指令來引導她。

經常與家長分享的教養觀念的當下,會發現少子化的家庭背景裡,教孩子做家事是最能考驗父母親教養觀念和自我期許的耐心,怕孩子做錯的擔憂,往往會驅使自己「忍不住」去搶了孩子正在進行的工作,(尤其是處事特別能幹的父母最容易犯下),心裡還會惦記著「要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和等待」的至理名言…因為「等待」和「稍待」有著很大的反差,即便是短短幾分鐘,對求好心切的父母親而言其實都是很難耐的。每個孩子都是帶著勇氣出生的,如果後來你覺察不到,那肯定是被大人給磨光的,有時候該教育的往往是大人而不是孩子。

在蔡潁卿老師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一書中,她提及從小她的母親就深知節省時間的好方法,除了敎她了解工作的優先順序外,還會用精準的語言要求她把時間花在從『不會』做到『更好』的過程,而不是浪費在無謂的拖拉或溝通中。在「要快就要慢」的慢學定義裡,強調要慢才會穩,要穩才會快,對照穩定的心情和穩定的動作,就如同蒙氏課程裡的靜寂遊戲,孩子在柔和音樂聲中進行線上步行,調整自己的呼吸頻率後依著自己的節奏專注聆聽與工作,因為有了專注的過程裡才能靜心學習。

對父母親而言,責難是最容易的事,看出了孩子的毛病並不需要特別的才能,但是要看出如何才能改正,就需要父母認真的眼光,因為每個階段對孩子而言都代表著成長契機的時間點,為人父母者如果都願意提供即時的養分和時間,孩子
就會有無限成長的可能,學習是經驗的累積;是嘗試的過程;更是失敗重來的經驗,做家事就是最好的機會,藉由天天接觸的例行事務中慢慢培養孩子接受新任務(工作)的信心。
加入收藏

防火管理初訓/複訓線上報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