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青園學前教育機構 邱良如執行長
人氣 2876
主題 Open親子間愛的頻道
字體大小:
愛是教養孩子的基礎;也是穩固家庭的力量,好朋友那傳來「做孩子的心理醫生」的文章,是由一位長期為精神病人做心理輔導的醫生,針對台大醫科畢業的案例輔導做的剖析,文章裡有一句很聳動的字眼「精神病人是囚籠裡頭不能回來的黑暗份子」筆者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與實驗也為病患的生命歷程做追尋…在現實生活裡,有許多孩子在父母親長期的高壓提早要求長大的前提下,過著和時間賽跑的緊湊生活,除了功課、才藝壓力外似乎少了許多原有發展順序裡應有的步調。

個案中提及原本是孩子要住進來的,最後卻變成是媽媽,因為孩子的媽對她的期望很高,為了滿足媽媽的寄望,雖求學過程中很辛苦但仍順遂的考上托福出國留學,然就在畢業的當天跳河自殺結束了生命,只留下短短幾句話『媽!你的夢,我幫您圓了,請您放我一馬…』孩子的媽媽承受不了打擊,住進了精神病院,這樣的故事結局,怎不令人感慨,令人鼻酸…

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分享提及父親送給他的三項能力,「會思考 會想像,有創意」,從父親的教育中,他深刻體會到一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答案,地球不是浩瀚宇宙中的唯一,我們的孩子也許可以贏得全台灣全亞洲但在宇宙中還是如此的渺小的。學習的歷程比學習的結果正重要,但現在的家長往往只重視結果論而忽略了孩子應有的感受,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請你記住,孩子的名字永遠叫小孩」。我們不能央求生命還很生淺的孩子有成熟的定力,即便是資優,但他終究仍只是個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使命是不同的,父母與老師應了解每個階段的發展以該階段應有的表現為教養圭臬,逐步連結與形成對孩子未來有幫助的習慣結構、態度養成的能力預備。成長是札札實實的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得由孩子自己踏出,才能真正的被計算納入成長的里程中,就算是到老,也不會偏離。

老子(道德經)有道『知人者志,自知者明』,能夠對孩子有所了解的父母稱得上是明智的,知人而自知凡事進退有度,則是為人父母者應該勇敢且努力進修的功課,教養,是一份對生命的關愛,需要智慧、熱忱和能力,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卻充滿了等待的喜悅….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