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華國際全齡關照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王俐文
人氣 7160
主題 從《宮鬥劇》裡學習「親師溝通技巧」
字體大小:
相信大家都看過宮鬥劇,對於後宮嬪妃們妳一言我一句所造成的悲劇與糾紛也絕對印象深刻,延伸至現今的溝通學,實不容忽視。近幾年來,因為少子化問題及開放式教育的無限上綱,更導致孩子被過度保護及驕寵,甚至也造成親師間的衝突與不信任,少師化的現象也開始出現,嚴重影響整個教育生態。

綜觀整個『班級經營』課題裡的『親師溝通』,似乎在老師的養成教育裡也都是紙上談兵居多,所以,當新手老師一旦進入職場,幾乎都會敗在『親師溝通』上,就連許多資深老師也不見得都能對『親師溝通』駕輕就熟,有此可說,『親師溝通』若無礙,『班級經營』就無阻。

從『宮鬥』看親師溝通的障礙與解決之道

1.身分不同,心態差距:
親師溝通時,常因為身份不同及心態上的不對稱而產生一些溝通不良的情形,誤以為對方的說法較正確而過度事事依詢,屏棄自身專業,或因為對方所言都太偏激而完全不願採納,其實這都是『差距』問題,此時,老師應像『延禧攻略』裡的瓔珞一樣主動迎戰,以帶動家長正確觀念,並且把握時機,雙方都知覺到需要而主動出擊,就能讓家長感受到尊重,也才能較客觀地面對所發生的事情。

2.各持己見,認知歧異:
對於同一件事情,若雙方互不退讓,則會形成雞同鴨講的情形,應能盡量從同一個角度來看待應解決的問題,並攜手尋求解決之道,所謂『換位思考』便是這樣來的,舉例來說:在『如懿傳』裡的是以繼皇后「輝發那拉淑慎」也就是如懿的角度出發;而在『延禧攻略』則是以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與嘉慶母親「令妃」的角度出發,不同角度設定當然黑化的對象也就會不同。

3.斷章取義,曲解話意:
由於家長和老師所處的立場不同,因此,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古云: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曲解了話意,一切就會走樣。所以著『重點』詳盡跟家長說明整個事件來龍去脈,過程中更要『自然』的提及現場處理的用心處,如同宮鬥劇經常出現『神不知鬼不覺的討功勞』喬段。

4.指責說教,態度強硬:
有的家長會有指責說教的強硬態度出現,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是對的,數落老師絲毫不留情,
一副興師問罪的樣子,除了破壞了親師間的和諧溝通,也傷害了老師的玻璃心及專業度,此時,老師就得展現誠心誠意並抱持正向態度,對事不對人、就事論事的原則,並給予適切的反應,使意見交流順暢,有人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張口莫逼講理人』就是這個道理,在宮鬥劇中,越是適切反應越能存活。

5.距離誤解,妄下評斷:
以人性面來說,親師間對於彼此的不瞭解,總會因成見而否決掉值得信任的一面,以至於有道聽塗說的誤解,更加阻礙了雙方的溝通與瞭解,一點小事都可能吵成大事甚至牽扯到法律,就像宮鬥劇裡『越是成見深,鬥的越厲害』,同理可證,若要避免成見誤解,在第一次親師面對面溝通時,主題及時間應有計畫性的安排,例如:營造有力的溝通情境,再將讚美言詞作為溝通起頭,最後才是逆耳的建言,也就是說,先向家長說孩子的優點,再提出希望家長共同消弱的不足處,較易達到預期效果。


『溝通』自古以來就是一門學問,反觀宮鬥劇內的主角們總是讓『情感』牽引著『溝通』,而忽略『換位思考』才是溝通首要的利器,導致『溝通』還沒開始就失敗,引起許多不必要的紛爭,人的情感線是複雜的,當感受有被感受到時,所有的溝通問題就不會是問題,目的當然很容易就達標。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