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淑桂(康寧專校幼兒保育科助理教授)
人氣 4295
主題 讓孩子學會分享
字體大小:
現今社會之「少子化」情形越趨嚴重,每一家庭中的兒童獲得父母之愛更加豐富,相對的也造成兒童「自我中心」「唯我獨尊」之意識更強烈,因此父母們迫切需要指導孩子學會與人分享,才能與他人建立良好互動關係。


常常會聽到很多父母很無奈的抱怨,說到我家的小寶平時自己玩時都很乖巧,可是和哥哥姊姊或鄰居玩耍時就非常不聽話,一直霸佔著玩具不給別人玩,讓我頭痛的要命。我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聽話,而且還會推開別人或完全不理我,真是傷腦筋啊!要提醒為人父母者教養孩子需隨時隨地,當孩子出現不合宜之行為時,不能只有皺皺眉頭,不講話而忽視之,而是應用適當之話語、動作去提醒或暗示孩子改正之,當下孩子犯錯之危機即是指導孩子更正之轉機。


以下列出教導之策略和舉例說明之:

一、 和顏悅色但態度堅持的制止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仍然我行我素的抓著玩具不放時,確實是在激怒父母的情緒與考驗耐心,要知小孩不懂世事,所以不必生氣,更不要將手就揮出去打他或破口罵人,以免孩子將來模仿大人只會用打罵的方法處理問題,形成暴力傾向之性格。如看到孩子一直不肯將自己的玩具交給他人時,可搖搖頭,並告訴他:「小寶,媽媽不喜歡你一直拿著玩具不給別人玩玩看,這樣子別人有新的玩具時,也不會借給你玩了,你會很難過喔!媽媽也不想再買玩具給你了!」合理的制止是很必要的,讓孩子知道與人分享才會得到父母喜歡與借得他人玩具之好處。


二、 以身作則的明確示範:

大人要在孩子面前親自示範與人分享的行為和動作,同時教導禮貌之互動語言,使孩子很清楚、具體的瞭解如何做,有些孩子對口語式之明示仍一知半解。如媽媽切了很多盤之水果,邀請全家人或鄰居一起食用,告訴孩子這會帶來分享的樂趣且讓其也親身經驗。


三﹑現場巧妙暗示並鼓勵其趨善:

其實孩子不聽話或表現不良行為,是其成長中必有之過程,都是要經過父母不斷的當機教導才能逐漸形成或轉變成良好行為。所以孩子不願與人分享是正常反應,也是教導其樂於與人分享的好機會。要抓住機會在現場說道:「小寶,你是個好孩子啊(暗示)!好孩子應該和哥哥姊姊快樂的玩,不爭東西或和別人成為好朋友,互相交換玩具玩,這樣一起都可玩到玩具,才棒啊!(鼓勵趨善)」。


雖然對四歲以下的幼兒不該「愛之深,責之切」的威嚇或斥責 ,但也絕不能因其年紀小,而忽視隨機之教導,任其發展「鴨霸」的心態。應瞭解幼兒年紀小,其行為之可塑性才大,更需掌握「機會」讓其學會「樂於和他人分享」的良好行為,而養成其優良之人格特質。

作者:康寧專校幼兒保育科助理教授

加入收藏

防火管理初訓/複訓線上報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