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娟娟、楊淑芬、李鳳嬌、黃育鈴、許儷馨、李蕙娟、趙婕妤/單位:幼教工作者/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指導:簡明珠(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講師)
人氣 19392
主題 如何幫助新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字體大小:
壹、 前言~~
「哇~哇~哇~……媽媽我不要上學,我要回家」,每逄開學,幼兒園門口總是熱閙非凡,精彩萬分,一個個可愛的小天使轉眼間變成小惡魔,有的愣頭愣腦、有的躲在牆角哀哀啜泣、有的滿地打滾、有的甚至吸附在父母身上像似八爪的大章魚,各式各樣無其不有的招式依依用盡……年復一年,不斷的重演者,相信是許多爸爸、媽媽的經驗,這也是幼教老師的宿命,且每年必經的戰爭。因為幼兒園幾乎是每個孩子第一個踏出的社會團體,也意味著他們即將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更視為幼兒襁褓時期的正式斷奶,這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各種成長轉折的時期,在突然面對與家庭截然不同的新環境,往往會摻雜著孩子們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家長們於心不忍的無奈,任憑爸媽用盡各式軟硬的方法,都無法讓孩子快快樂樂的上學,這是為什呢?又該怎辦呢?其實,只要行之有道,做些事前的準備工作,學習路途是可以較和緩平順的,所以如何幫助孩子適應與融入幼兒園的生活……,以下為各專家學者之看法,說明新生適應幼兒園常見的問題與輔導的策略,進而探討孩子加入團體生活的重要性~~


貳、 新生適應幼兒園常見的生理反應~~
一、 嚴重的焦慮情緒
有些寶寶進了幼兒園以後,就突然有了嚴重的焦慮情緒,常常會抱著自已的東西,搬個小凳子坐在門口等媽媽來接,這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大部份的孩子入園時都會出現此現象,也是所謂孩子對於家長的依戀行為,即表示依戀上的斷層,此時孩子會產生不安感,這需要一段的時間來適應。如果此行為沒有得到有效的輔導,未來易造成人格發展的偏差及不良的社會行為。


* 輔導方法:
父母在入園前,可以帶著孩子到所就讀的幼兒園附近散步活動,如果幼兒園允許,還可以到幼兒園里參觀以後要用的小杯子、小床、小桌子等,或者在活動場進行一些親子活動,以此暗示孩子“這里有許多好玩的”,“以後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


二、 自理能力太弱
寶寶進入幼兒園生活,除了需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老師,當然還有生活能力的挑戰,如吃飯、刷牙、上廁所、穿鞋及睡覺等。以前這些在家都是爸爸、媽媽在打理照顧。但從進園後孩子必須自已動手,甚至有些在入園前會的行為…也會因此而退化。


* 輔導方法:
在孩子剛入園期間,家長不妨每天暫時性地離開寶寶一段時間,讓他們體會到︰哪怕媽媽不在,我也是安全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訓練寶寶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獨立睡覺。另外,寶寶們語言的表達也很重要,家長們可以訓練寶寶有什麼願望要學會表達,哪怕使用自己習慣的語言 手勢 動作,只要讓老師能理解與明白即可。


三、 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生病
有些寶寶平時在家裡吃飯、睡覺都很香,剛上幼兒園就徹底改變了︰胃口變得很不好,吃午飯也是有一口沒一口,還有的甚至只吃飯不吃菜。有的孩子一到午睡時間就哭鬧,而且沒幾天就感冒發燒了


* 輔導方法:
孩子睡覺時防範意識特別強,尤其是換了陌生的環境,沒有父母在身邊哄著,睡前特別容易哭鬧。這在開始階段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寶寶在幼兒園里睡不著,家長可以帶一件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讓孩子抱著睡覺;如果在幼兒園吃不下飯,家長也可以準備一些食物讓寶寶帶到幼兒園,回家以後,準備的飲食要盡量清淡一點,注意多補充水分、維生素C等。至於容易生病的原因有很多︰寶寶接觸的環境復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因為不習慣陌生環境,經常性的苦惱也會使得抵抗力下降。寶寶的身體狀況在入園的初期有不良反應也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過於擔憂。


四、 行為的異常
大多數孩子見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通常會不適應,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會相差很大。剛進幼兒園,有的寶寶常常大吵大鬧,哭得天昏地暗;有的寶寶卻顯得格外安靜,就連在家裡很喜歡玩的游戲,也不感興趣了,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


* 輔導方法
對於情緒激動的孩子,老師和父母會格外重視,及時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對於異常安靜的孩子,父母和老師往往會忽略,覺得這是孩子听話的表現。其實,這樣的“乖”孩子,只是因為明白“即使哭鬧,爸爸媽媽還是會送自己上幼兒園的”。因此,入園第一個月,應該激發孩子說話的願望。家長們要時時給寶寶灌輸“我最棒”的思想,幫助寶寶建立自信心,這樣,主動與人交往就不是件難事了。建議家長平時多用普通話來和孩子交談。


參、 家長協助新生適應幼兒園的方法~~
一、 入園前~~


* 上學的心理準備
告訴孩子他已經長大,能夠自己做很多事,所以可以像其他哥哥姐姐們一樣上學了。父母如果能以肯定、鼓勵的正面態度,帶領孩子面對即將入園的事實,大多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並嚮往幼兒園的生活。當孩子提出各種對幼兒園的疑懼或問題,若能耐心的詳細解說,甚至告知所有可能會面臨的不便和困難,以及他可以選擇並執行的對應之道,如此應可減低孩子的不安,亦幫助孩子知道如何去適應新的環境。


* 帶孩子參觀幼兒園
想到要在一個全新的環境度過一整天,獨自面對陌生的人、事、物,孩子的心裡當然是緊張、惶恐,甚至還會出現拒絕上幼稚園的反抗行為。爸媽不妨帶孩子參觀新環境,玩一玩園裡的遊戲器材、坐一坐教室的椅子,並且讓孩子和老師說說話,都可以減去孩子心中的恐懼感,讓他對上學產生期待。


* 重視入園前老師的家訪
很多幼兒園在孩子入園前都會安排老師上門家訪,這是父母、孩子與老師溝通的好機會。家訪的老師一般會詢問寶寶睡眠時間的長短、家裡叫什麼小名、睡覺喜歡抱什麼東西等,以初步了解寶寶。家長一定要安排時間,讓孩子盡早地認識老師。


* 不要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
有的父母在送寶寶入園前,經常會有意無意地說“你再不乖,就送你去幼兒園。”或者是“現在多玩玩吧,過幾天就要到幼兒園里做規矩了。”這樣的言語會讓孩子認為幼兒園就是懲罰自己的地方,從而產生抵觸之情緒。


* 調整作息
爸爸、媽媽最好在開學前二、三週,配合學校作息,開始調整孩子作息時間和某些習慣,如晨起時間、午睡時間、吃飯時間和習慣等,將有助於孩子對學校生活的適應。


二、 入園後~~
* 幫助孩子克服依賴
幼稚園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已經到校門口了,但就是拉著父母的手哭鬧不休,遲遲不肯進園。孩子會如此依賴父母,是因為對新環境感到不安。碰到孩子有這樣的情緒,爸媽可以進入孩子的教室陪讀,孩子看到爸媽,便會覺得放心。但爸媽要和孩子做好約定:「今天我陪你半天,明天你要進步,只要我陪兩小時。」如此慢慢縮減陪讀的次數與時間,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便會慢慢減輕,增加對老師的安全感。


* 光明正大的與孩子道別,不要欲走還留~~
不少家長,特別是隔代的家長,送寶寶到幼兒園後,聽到孩子的哭鬧很心疼,不放心。有的自己也跟著掉眼淚,有的一步三回頭,有的透過門縫向裏張望……還有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會長時間地站在陽台上看,有的甚至偷偷躲在外面聽自己的寶寶有沒有在哭鬧。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的哭鬧時間延長、次數增多。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孩子就會知道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去上幼兒園了。


* 新生入園要早接
剛入園的一個星期到半個月時間里,幼兒特別希望父母早點來接,體驗與父母團聚的欣慰。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盡量早一點接孩子回家,縮短他們在園的時間。但千萬不要亂許願,比如“你乖,媽媽吃過午飯就來接你”等。


* 帶著微笑和愛來接孩子
無論孩子看到你來接她,是嚎啕大哭、或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這都是很正常的反應,無需問孩子:「你想我嗎?」、「你有沒有哭?」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認為他置身於孤單、無助的環境中。反倒是可以告訴孩子:「我很喜歡你今天做的作品」、「老師說你今天在上某某課的時候很認真,也玩得很高興。」


* 給寶寶穿著舒適的衣服
最好能給寶寶穿棉的、透氣的衣服,盡量不要選擇尼龍、悶熱的衣服,鞋子要選擇容易穿脫,如此可增加孩子的自行。


*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反應
要這年齡層的孩子不要哭閙、要勇敢,是不可能也不合理的,畢竟這是表達情感的方式之一。情緒是會傳染的,爸爸、媽媽的憂愁或依依不捨更會讓孩子認為自已置身於危險之中,因此,無論孩子如何地大吵大鬧或鬱鬱寡歡,爸爸、媽媽應保持微笑,這様才有助於孩子情緒的和緩。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爸爸、媽媽要離開你很難過,不過,我現在就要走了,在你放學的時候,你就又會看到我。」如此的一再保證,可使孩子知曉爸爸、媽媽並未忽略或誤解他的感覺。


肆、 老師協助新生適應幼兒園的方法~~
一、 介紹受歡迎的幼兒
教師可以將團體中受歡迎的孩子介紹給新生認識並給予照顧,一方面使新生較不害怕團體生活,另一方面可藉由受歡迎的幼兒使新生順利的加入團體生活。


二、 每日課後的活動分享
教師可利用課後統整時間請幼兒分享今日進行的活動,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使新生瞭解今日活動情形,進而幫助新生幼兒更快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三、 安排相關的活動
教師可以設計團體互動形式的活動及歌謠,如名字遊戲、找朋友的活動等等,利用活潑有趣的情境來幫助新生順利加入團體生活,同時也讓班上同學更快地認識新同學,幼兒彼此在自然活潑的情境下,互相認識及遊戲。


伍、 幼兒加入團體生活的重要性~~
同儕是幼兒進入社會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因為幼兒可以透過同儕關係學習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及尊重他人。同儕關係除了影響兒童的人格和道德發展,它也影響了兒童自我概念、社會認知、社交能力、社會技巧與社會適應能力。特別是兒童和同儕互動時所培養同儕社交能力,對整個兒童發展過程而言,更是其認知、語言和情緒發展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蘇秋碧,2000;Berk,1997;Rubinetal.,1997),由此可知,同儕關係影響的層面很廣,良好的同儕關係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社交技巧及健全幼兒的各項發展。因此,良好的同儕關係才能使個體與同伴有良好的互動,亦能得到正向的行為與人格特質,對於社會適應及環境適應都有正向的幫助。


陸、 參考資料~~
一、 巧連智月刊幼幼版,2006年,7月號
二、 國教之友,第58卷,第1期
三、 成長幼教季刊,NO.39,1999秋季號
四、 信誼基金會父母學苑
五、 bobo小天才雜誌


加入收藏

防火管理初訓/複訓線上報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