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八里鄉兒福堡托兒所 粘雅鈞老師 | 人氣 | 4857 | ||
---|---|---|---|---|---|
主題 | 「社區、鄉親、我的家」與幼兒進行社區教育之分享 | ||||
字體大小:
有家長曾經很反對自己的孩子參加戶外教學,孩子來上幼兒園就是需要托育服務,小朋友可以畫美麗的圖畫、拿出漂亮的作業單張回家、在數字練習作業簿上滿分還得到好多星星,就是做到家長的要求了,出去到外面交通又差、人多又雜亂,萬一有意外發生,也是很麻煩,所以最好就是關在學校裡,只學學校裡的知識,但這樣單向式教育,僅限制於增加幼兒認知上的學習,因而產生了片段式的學習,倒是現在有很多學生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讓幼兒成為關心社區發展的一份子,可以主動出擊進入社區關心我們的生活,是可以在教學上用心的課題。 相信有很多園所使用教材時,會上到「三百六十行」,以及「我的家鄉」,還有「認識台灣」…等,但這些課本上的知識孩子們了解多少,我們可以請各種職業的爸爸、媽媽來學校講解,讓孩子認識每一種行業,也可以走出戶外去看看我們的社區、我們的生活環境,有許多的機會教育讓孩子認識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認識完以後,與孩子的生活有什麼連結嗎?孩子在認知當中,是否還有其他學習跟發揮的空間呢?還記得以前四合院以及眷村的生活嗎?當時的孩子們在街頭巷尾闖蕩遊戲,生活的知識與技能就從這裡來,在當時是沒有年紀跟能力高地的差異的,因為,這純粹就是一種生活;現代生活在銅牆鐵壁裡的都市兒童,不再有機會在街頭巷尾關心張家的貓跟李家的狗了,那我們能如何爲孩子們找回學會生活的機會呢?那就是在幼兒園的學習中提供他們走入街頭巷尾的機會,深入社區探索這一切。不只是認識,也要教導孩子關心、思考、試著推理如何解決與改善、又或著透過溝通來達到結果,就像是夏山學校裡提到自治會的情形,由孩子們自己主動關心生活中的議題。 「活在當下」不只是一句口號,也是生活實踐的態度,我們最常在園所跟幼兒討論的是今天新聞上的事件,或是社區裡發生的事情,很多人不相信學齡前幼兒小小的腦袋可以容下這麼多東西,但事實上卻是如此,比方說過去九二一大地震,孩子們不就是親身經歷的嗎?那麼他們對這件事情一定有所感覺,透過團討,讓孩子說出他們內心的想法,無形中也是一種表達的訓練,此時老師適時的註解,就給了孩子許多吸收新知的機會,是最直接而且深刻的,不必擔心幼兒的小腦袋能不能聽懂,因為他們就是一塊吸取知識的海綿,無形中聚集了無限的能量。 有許多爸爸、媽媽驚訝,為什麼就讀我們學校的幼兒會在生活中運用分數,會認識社區裡爸媽不認識的人、關心爸媽不了解的事,會知道今天頭條重要的新聞事件,試想,如果一個幼兒可以關心生活到如此令人驚訝的地步,是多麼讓他們的爸媽驕傲的事。在這個知識爆炸與競爭激烈的世代,教育孩子提早儲備觀察、關心、吸收、進取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
|||||
加入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