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採訪/曾琴蓮/專業諮詢 ~ 郭李宗文/˙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博士˙台東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提供˙台北縣私立義泉托兒所所長 ~ 彭玉容
人氣 5824
主題 焦點~~ 家園溝通,心有千千結?
字體大小:
最近,接二連三有多位親朋好友忙著幫孩子轉園,詳問之下,對園方和老師大都頗有微詞。不過,在尊師重道式微以及家長過度膨脹的現代社會,園方也有滿腹苦水。長久以來,家園溝通就和婆媳相處一般,雙方心有千千結。


眼看新學期就要來臨了,也許你的孩子即將展開幼兒園的生活,也許剛換了一個新環境,也許學校換了一個新老師。面對全新的家園關係,不論你是忐忑不安,還是老神在在,為了孩子的成長,總是期盼能家園同心、親師合作,但人與人間難免會因立場不同而有想法、意見的不一致,甚至出現衝突。不過,如果家園溝通都是以孩子的權益為考量,那麼,跨越過溝通的歷程,家長、園方、孩子三方將得到成長。


家園大不同?


「園長為了滿足家長需求,教學理念搖擺不定,經常因為一、兩位家長的反應,就更換老師、教室,甚至大興土木,變更環境,增加多數家長和學童的困擾,許多家長也紛紛轉園。」


「女兒兩歲多,曾經將教室的小模型帶回家裡,我發現後,沒有責罵,只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請孩子隔天把模型放回原來位置。因為我認為兩歲孩子尚未建立物權觀念,不可給孩子貼上標籤。沒想到第二天進學校後,告知老師此事,老師竟嚴厲的對女兒說:老師不是說過不可以帶東西回家。天啊,我真懷疑這位老師有沒有修過幼兒教育學分。」


「我經常問兒子,今天做了什麼工作,孩子的回答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區和感官區的工作,我很不解為什麼入園兩年了,還做一樣的工作?」


「女兒已換了三家園所,現在總算安定下來。孩子很喜歡上學,老師很和善,也能掌握孩子的各項發展、認知狀況。我覺得老師是幼兒園中最重要的靈魂人物,若沒有善解人意,有愛心、耐心的老師,再好的教學理念也留不住孩子和家長。」


「孩子得腸病毒,媽媽還硬帶孩子上學,因為她必須上班,無法請假,完全無視於其他孩子的權益。」


「孩子個性好動,摔倒後下巴受傷,家長指責園方沒盡責照顧,還要求園方變更教室設計,修繕動線,否則就要轉學。我堅持園方並沒有安全上的疏忽,結果孩子休息了幾天,又來上學了。」


「遇到難纏的家長,園方只會一味要求我們不可以得罪家長,如果學生流失了,就請我們走路。老師必須承受來自家長和園方的雙重壓力,尤其在新舊學期的交替季節中,最怕聽到家長說孩子要轉學,下學期不來了。」


由上述家園的心聲看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和身體的照護最在意,園方則希望孩子遵守規範,家長不要溺愛孩子。台東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郭李宗文指出家園間最常見的歧異是


1.認知要求不同
家長多數在意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要求園方教孩子寫字、做算術,但園方則認為學習態度的養成才是最重要的,雙方觀念上的差異,如何取得平衡常是溝通的焦點。


2.管教態度不同
學校要求遵守常規,但現代父母寵孩子,事事滿足孩子的要求或代勞,家園雙方的管教態度因而不一致,比如,家長反應不相信孩子在學校會自己餵食,自己穿衣服、穿鞋等,或不了解園方為何讓孩子擦桌子、掃地等。
除此,教學方法、接送時間、責任歸屬以及老師的人格特質,也是雙方常見的溝通重點。


良好的家園互動


創園20年的台北縣私立義泉托兒所,不需廣告招生,只靠口碑相傳,每學期都保持幼生的滿額狀況,成為社區幼兒教育的典範。園長彭玉容表示「在孩子入園前,家園雙方是否達成共識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長來園參觀時,彭園長一定盡量撥冗親自帶家長參觀學校,簡介學校的教學理念和作息環境。此時,彭園長清一清微帶沙啞的喉音,開玩笑的說:「這個喉嚨就是因為話說得太多了。」


「我通常都會建議家長參觀過六個園,再決定是否將孩子送來我的園。我很相信人與人間的緣分,也常常告訴家長喜歡我們學校的一切,再把孩子送來。」彭園長個性率真,熱心公益,熟悉幼教法規,經常奔走於幼托整合、幼師福利的公益事務裡。「我很重視各種幼教哲學精髓的汲取,包括蒙特梭利的自由探索,華德福的崇尚自然、回歸人本,陳鶴琴的做中學,而且很樂於和家長分享這些教育哲思,經常收集資料或撰寫文稿列印給家長。因為要改變家長的教養態度,唯有從觀念的改變做起。家園一旦在觀念上取得共識,就不難溝通了。另外,即時回應家長的疑惑和問題很重要。我總是盡力找資料或親筆寫文章回覆家長,解答家長的疑惑,讓家長感受到我的誠懇和熱情。另外,也針對較大的主題舉辦座談會,並提供不同時段多場次,因應家長的個別需求,實在無法撥冗出席的家長,園方也會提供書面資料。」


溝通必須雙向交流,為了吸引家長參與園務,關心孩子的成長,彭園長經常邀請幼教專家到園裡舉辦專題講座或座談會;舉辦跳蚤市場,將所得款項捐款從事公益活動,同時保留一部分款項購書送孩子,並提供幼兒童書和教養書籍免費借閱,培養親子共讀的興趣;以及設計累計積點抵扣註冊費的辦法,鼓勵家長參與親職講座、讀書會,書寫閱讀心得。「園長、老師、家長三方必須同步成長,我經常期許自己不斷進修,攝取多元知識,擴大視野,同時也要求老師進修,並不斷和家長分享正確的育兒新知。園長和老師,老師和家長,老師和孩子,是環環相扣,具有連鎖效應的,因此,我很重視和老師的溝通,遇到事情,一定要提出來討論,養成溝通的技巧和習慣。如此,老師自然能將這些人際溝通技巧運用在親師溝通上。」


不過,在家園溝通上,老師的角色才是第一線的關鍵人物。彭園長很重視老師的溝通意願和能力。「去年,我聘任了一位已有10年經驗的幼師,或許尚不適應本園與家長的溝通模式,家長誤認老師不願意接受意見。當下,我先和家長說對不起,再找來老師一起溝通,了解事情的原委。」彭園長特別強調,面對家長要學會說對不起,因為情緒一旦緩和,溝通就會比較順暢。「經由溝通達致共識後,後續的追蹤很重要,如果老師依然故我,我只好請老師離開學校,因為我很重視親師溝通是否良好?」


「園長、老師、孩子,都要學習說對不起,沒有人是完美的,有錯就要認錯,也要學習原諒別人。有時候,孩子的成長來自成人的原諒;如果成人不給孩子機會,孩子就沒有勇氣再踏出另一步。」彭園長再次強調虛心認錯的重要,想來,人與人間要相處融洽,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不變的大原則吧!


由於義泉托兒所平日就已做好扎實的家園溝通,因此,任教9年的袁有老師表示不曾發生過難以處理的親師溝通問題。「比較常見的是孩子之間的衝突,有些孩子比較活潑、好動、肢體動作較大,很容易和同儕發生齟齬。孩子回家向父母告狀後,家長會向老師求證事情的原委。這時,我們會先請家長到校觀察孩子平日與同儕的互動模式,再和父母溝通。若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先試著詢問家長,以了解孩子平日在家裡的言行或家中是否發生狀況,再導入問題。不宜打開話匣子,就向家長告狀,家長當然不好過,溝通自然無法順暢。有些家長會反應孩子很溫和,從來沒打過人,這時,就要委婉的向家長解釋孩子可能比較缺乏社交經驗,因為不懂得如何和人互動而發生衝突。更嚴重些,若是有人身體受傷,發生意外時,第一時間的處理很重要,一定要及時主動告知家長。掌握時機很重要,若沒有當下處理,事後再問孩子,孩子可能早就忘了,或因此隨口亂掰,讓事情更難處理。」


碰到比較粗心或難纏的家長,袁有老師建議不妨從孩子著手,和孩子建立感情和默契,讓孩子傳話給父母,提醒父母學校需要配合的事項。的確,孩子是家園溝通的橋樑。有時,孩子的一句話--我不喜歡上學,我不喜歡老師,就足以摧毀辛苦建立的親師關係。孩子是有感覺的,老師唯有先付出關懷,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孩子才會相對的喜歡你。


執教近20年的袁有老師認為以前的孩子比較肯動手做,願意嘗試和探索,現代孩子比較嬌生慣養,凡事等別人來服侍,這是家長事事代勞的結果。「看到現代父母的教養方法,愈突顯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也愈感受到責任的沉重。」想來,這不僅是袁有老師的心聲,也是許多辛苦幼師的共同重擔。


親師溝通技巧


良好的溝通技巧非與生俱來,必須透過學習。郭李宗文教授表示學生進入幼兒園服務後,經常反應最怕和家長溝通。因此,台東教育大學幼教系近年新開了「人際溝通課程」,並安排為大一新生的選修課,這是基於多數大一新生首次離開家園,來到全然陌生的新環境,正好可以將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良好的家園溝通怎麼做?郭李宗文副教授說:「所謂溝通不是單向的,不是說服對方妥協或消極聆聽,而是雙方的積極傾聽、關切和交流。因此,當雙方溝通出現問題時,避免單向溝通,而是共同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釐清溝通的目的。若是觀念上的不同,先傾聽家長的解決方式,了解家長是否有困難?並讓家長了解園方這麼做的目的。郭李宗文副教授強調平日溝通最重要,經由平日的溝通,了解雙方的回應方法,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不要等到發生事情才溝通,因為在問題發生時,當下的情緒反應很容易造成溝通障礙。「一旦問題發生,雙方持不同的看法時,以孩子為中心是最佳的判斷準則。即老師(或家長)的要求是為孩子好?還是圖自己的方便?」溝通的目的,不是要證明誰是誰非?孩子的感受和權益,才是決定雙贏或雙輸的關鍵。


郭李宗文副教授提醒家園雙方溝通時,要確實聽到、聽到、懂聽完對方的話,並且釐清自己聽到、了解的,與對方是否一致。在溝通過程中,可以運用探索和複述的技巧,進一步澄清雙方所表達的。另外,一般人常會不自覺的傳遞了肢體語言訊息,因此,在溝通時,除了留意語言的表達,也必須留意姿勢、表情、眼神,甚至聲調、服飾所傳達的微妙訊息,才不致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郭李宗文副教授發覺很多溝通問題來自誤會,因此,提醒家長不要單聽小朋友的一面之詞,因為學齡前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加上孩子的能力發展有限,傾向單一面向的解讀事件,無法考量事件的多面向,因而對事件的判斷未必正確。比如,孩子犯錯,被老師罰站,孩子回家向媽媽說,被老師罰站三小時,媽媽心疼孩子,隔天到校質問老師,才了解孩子對時間的觀念並不清楚,以致誇大了時間。除此,家長都希望老師多些時間關照自己的孩子,但老師必須同時照顧許多孩子,多給某個孩子一分,等於少給另一個孩子一分,因此,老師是否公平、公正才是最重要的。另外,一般家長在為孩子挑選幼兒園時,首要考慮多數是交通因素的接送問題,也會觀察老師是否具愛心,但往往忽略老師是否專業?是否了解幼兒的各階段發展?是否認同並熟悉園方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一位專業的幼師,就不會發生給孩子貼標籤,不能滿足孩子的發展和學習需求的事情。


在現代組織中,講求「顧客至上」的服務,園方是否該事事遷就園方,滿足家長的要求?郭李宗文副教授表示:「現代人強調服務品質,尤其私立幼稚園的家長,更是以消費者自居。但園方必須掌握經營的目標和特色,不宜輕易動搖教育理念,就像有名的品牌,必須有些堅持,才能做出口碑。否則,人云亦云,滿足了這個家長,卻嚇跑了其他家長,那就得不償失了。」


郭李宗文副教授建議親師溝通時,可善用兩項技巧:


1.我訊息:直截接了當傳遞「我」的感受和期望,取代指責性、攻擊性的互動。
2.三明治方法:老師若想指出孩子的不良習慣,可使用即先說好的行為,再說不良,須改善的行為,最後再說其他好行為。
同理,家長和老師溝通時,先稱許老師的付出,再說出自己的期待和疑惑,最後再感謝老師的辛苦。


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視孩子為珍寶的家長期盼孩子得到完善的照顧,勞心勞力的老師希望贏得家長的尊重和專業肯定。家園關係的建立是一場微妙的雙人舞,唯有雙方都能以孩子的完美成長為標竿,家園才能建立互信、互賴的關係。


園方能愛屋及烏的照顧孩子;家長能感恩老師代替自己照顧孩子;如此,懷抱一顆溫暖的心,就是溝通最好的起點。在迎接新生進園,在送孩子入園的此刻開始,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吧!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