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秀芬(台北縣徐匯中學附設托兒所所長)/指導/校稿:薛慧平/簡明珠(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保系講師)
人氣 14564
主題 探討托兒所與家長、社區關係之經營策略與應用/ 以台北縣徐匯中學附設托兒所為例
字體大小:
隨著社會工商結構的變化,雙薪家庭增加,現代父母與孩子在一起活動的親子時間因此減少,造成一個重質不重量的親子關係現象。但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導師,如何讓父母與孩子皆有良好的親子互動,並將學校與社會的教育搭配在一起,形成一個教育鐵三角的關係(傅粹馨1999),是需要家長與學校、社會多多努力。另外,網路及其他傳播媒體的發達,也擴大兒童及青少年的視野與學習範圍,使孩子們受到各種不同環境的影響,間接地減少了學校的功能。尤其兒童在學校受到管教的時間,每天平均最多也不過三分之ㄧ(郭靜晃,2005),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改進教育,提高學習成效,除了學校方面,更需要家庭的合作、父母們的參與,以及全體社會的協助才能達成。


家庭、學校及社區之間夥伴關係之建立
賴國忠(1998)綜合方崇雄(1998)、林振春(1997)、湯梅英(1997)等的研究,提出「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夥伴關係理念;王秀雲(1999)強調可利用「參與式的設計」來涵蓋行政、教師、社區、家長和學生多項交互作用
的夥伴關係,適時的加入校內教職員生與家長方面夥伴關係的研究。


一、家長參與的意義
叁酌國內外文獻與我國家長參與之現況,「家長參與」係指任何足以讓家長加入教育過程的活動型式,這種參與包括在學校內發生的,也包括於校外與家中進行的活動。(鄧運林,1998)


二、社區參與的意義
在社區與學校的關係中,社區若未能獲得學校教育的協助,社區的發展將會有所阻礙,社區需求的滿足與生活品質的提升,將無法有效達成。因此,社區與學校應相互配合,使教育系統與社區人文環境相結合,營造出活潑而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發揮教育的最大功能。


三、學校的工作


(一)教導父母如何做好父母
提供父母一些親職知識與技能教導如何撫育各年齡層及發展階段的兒童。


(二)與父母保持密切聯繫


1、透過召開家長會、親師座談會,做好雙向溝通,以及彼此如何合作等。
2、利用電話或家庭訪問,暸解學生狀況。
3、利用家庭聯絡簿來當作家長與父母之間的橋樑,要求學生帶回給父母簽 字,以便讓父母暸解孩子在校的情形。


家庭、學校及社區夥伴關係對親職教育的重要性(邱花妹,1998)


一、時代潮流趨勢
在民主國家,各國皆重視社會、家庭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期望在親師合作下,營造更好的教育願景,給孩子多元的學習環境,一起帶領孩子適性發展。


二、分擔教育責任
教育需要親師共同關懷、協助,學校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來分擔教育的責任,如此,孩子的學習、成長才能有全方位的發展。


三、共同參與成長
學校是社區的學習中心,而社區是學校教育場所的延伸,家長的參與及關懷學校教育,不但能得知教育現況,協助孩子成長,更可以藉此拉近親師間及親子間的距離。現在是親師合作的時代,家長不但能藉此來自我成長,
同時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也是世界潮流的趨勢。


因此,家庭、學校及社區間應緊密相互配合,尤以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

幼兒父母與親職教育(商瑞娟,2007)
以家庭生活週期發展理論來看,每個階段各有其發展任務,夫妻雙方形成家庭,依據Duvall、Barnhill與Longo的研究,在擁有孩子及幼兒學齡前的初始階段任務,即是父母必須完成親職角色的發展及接受孩子的人格(引自Irene &
Herbert, 1977),但是依據Rossi的研究(引自黃迺毓譯,1992)卻發現親職的「職前準備」是很缺乏的,以現今受虐兒童逐年攀升的數據來看(黃孟君,2006),也顯示親職教育出現問題,這家庭初始階段的發展任務,一旦無法順利完成,造
成的困難是不會消失,而會被帶進下一階段的家庭發展中,如此一來,一方面可能影響整個家庭往後各階段之正常發展,對於幼兒更是造成極大影響。


在生態系統理論的觀點上,更不可忽略家庭中親職教育的實施問題,因為,整個家庭成員間是互相聯結、影響與依賴的,為人父母在改變子女之前,勢必從改變自己做起,家庭影響親職,親職也一樣影響家庭,發展親職的角色的任務若
無法達成,可能不只是影響孩子的發展,也會危害到夫妻的親密關係。在黃迺毓(1999)的研究中,卻也指出學齡前兒童的父母其實是親職教育環境中最有潛能的,因他們多半比較年輕,對於扮演稱職父母親有強烈的意願和盼望,蔡春美
(2005)也指出,幼兒年紀小,相較之下父母比其他階段的子女付出較多的關心,所以在本階段中如果能針對父母的需求進行親職教育應該是成效最大的。



幼兒園所與親職教育
幼兒接受教育普遍率幾乎是逐年提升(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6),代表國人對學校教育倚賴的狀況,根據周麗端(2004)的調查,國人最希望接受親職教育的地方是在學校園所,那麼園所到底對親職教育有何貢獻,以我們目前國內
進行的親職教育,存在以下的問題,首先是缺乏長期教育,大部分的園所每學期舉辦一或二次親職教育活動,效果不大,而且缺乏有系統的目標和內容,再者缺乏短、中、長期的規劃,所舉辦的演講講座常針對某一問題點到為止,未能由淺
到深,顧及點線面之完整,並偏重大團體性,深度談話不足,在人力上不足,活動方式也刻板欠變化,而在活動後的成效評鑑也未做客觀評量,未能作為下次舉辦活動之修正參考考量(郭靜晃,2005)因此,就參加者的需求評估,來安排有
計畫、長期性、多樣化親職活動,並於活動後進行成效評估的親職教育活動舉辦方式是值得幼兒園所注意的。


除此以外,歐姿秀(2003)的研究,更針對目前的行政措施、社會環境、家長、幼兒、園所長、老師等因素來了解台灣幼兒園親職教育情況,整理出兩大類的努力方向:促進親職教育發展的環境,和有效的親職教育實施活動。
現在是親師合作的時代,家長不但能藉此來自我成長,同時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也是世界潮流的趨勢。

實例探討
探討台北縣某一家徐匯中學附設托兒所現行的親師、親子活動,與平時和家長及社區建立的關係。


園所背景介紹


台北縣的徐匯中學附設托兒所於民國78年8月30日由天主教耶穌會朱秉欣神父在蘆洲創辦,其目的是照顧徐匯中學教職員工子女,讓有子女的老師與員工可以安心上班,也讓附近的小朋友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而創辦,因蘆洲當時是一個很容易淹水之處,民風尚未開發,都是在地人居多;但現今的蘆洲,是一個新開發都市,淹水問題不在,外來人口尤其是小家庭的人口為主要模式,面對新一代的族群,E世代的父母,如何做好親子關係與溝通,是徐匯中學附設托兒所現今正在努力的方向。


另外,現在的徐匯中學附設托兒所是介於2個里的中間位置(溪墘里、民和里),附近有溪墘公園、圖書館、萬家福大賣場、牙醫診所、菜園……等,提供孩子們除了學校的知識學習外,更延伸到社區的戶外學習,讓孩子們的學習更加完整。
現狀與優點:


歷經20多年的蛻變,徐匯也隨著時代更迭變化,從以往的與家長單純的溝通模式,例如:面談、聯絡簿…到現代的新一代父母的網路溝通,都是時代變化的軌跡。以下是徐匯中學附設托兒所現行的親師、親子活動,及平時與家長建立的溝通方式,社區教學的延伸模式。實例如下:


一、文字通訊
1、甜甜圈專欄(每週)
2、家庭聯絡簿
3、通知單:全園或各班通知單


二、講座與座談會
1、期初家長座談會
2、專家講座


三、電話訪問或面談
1、每月一次電話訪問並紀錄:
2、每日接送小朋友時的面談


四、在大樹下說故事活動
小朋友家人,於每天早上8:15跟小朋友在大樹下說故事或讀繪本給小朋友聽


五、親師會議:於每學期初舉行
1、教學理念分享
2、班級經營管理方式
3、課程內容介紹
4、家長須知與配合事項
5、親師交流


六、教學參觀日


七、親子活動


1、母親節運動會
2、畢業典禮
3、校慶園遊會
4、聖誕節活動


八、佈告欄
1、可愛照片公佈區:


九、親子共讀活動:
每週四小朋友可到圖書區挑選一本喜愛的圖書,給老師登記,借回家中與父母一同閱讀,週一再歸還。期末可得到一張圖書小學士獎狀。希望藉此活動,將書香帶回家,也讓親子關係更為緊密。


十、其他:例如大班畢業生的夜宿活動、親子旅遊等……:


十一、徐匯中學附設托兒所網站:sish.topschool.com.tw>請見網站
(一)關於學校
1、環繞影像
2、基本資料
3、教學特色
4、師資陣容
5、招生簡章
(二)公佈欄
1、活動訊息
2、學校行事曆
3、作息表
4、參點介紹
5、留言表
(三)交流園地
1、電子賀卡
2、親子延伸學習
3、意見調查或網路票選
(四)校園相簿
1、學校活動
2、班級活動
(五)數位學習資源區:連結塔普思庫魔力教育網
1、親子學習區
2、校方資源館
3、教師加油站
(六)愛的活動營:連結塔普思庫魔力教育網
(七)線上父母班:連結塔普思庫魔力教育網


十二、學校e-mail電子信箱留言:linda71515@yahoo.com.tw
1、線上處理:馬上於線上,請所長或相關老師解答或處理
2、電話處理:線上不方便處理,會以電話方式連絡家長並做相關處理


十三、社區點華飯店聖誕節報佳音扶輪社愛心活動:

十四、社區菜園農具、植物教學:
主題課程『蔬菜總動員』,恰好學校後方是家長種菜的農地,就商借給小朋友學習植物課程,與體驗農人生活


十五、社區大賣場教學:逛萬家福大賣場


十六、社區牙醫診所牙齒健診:
本園家長開設牙醫診所,每年皆免費幫園內小朋友牙齒健康檢查。


十七、社區公園活動


十八、參觀蘆洲有名的古跡-李氏古宅


十九、參觀蘆洲功學社旗艦店:
蘆洲是有名樂器製造商功學社的起源,最近幾年成立旗艦店與樂器博物館,我們帶領小朋友拜訪此有名的樂器之源


二十、社區說故事媽媽,來園練習說故事:
社區樹德圖書館開設《說故事媽媽課程》結訓時,需要為孩子們說故事, 所挑選00為社區媽媽們考試結訓之場所


實施缺點
一、文字通訊:容易流於單向溝通,家長只簽名了事,無法達到真正的溝通


二、講座與座談會:規定的時間,有些家長因上班或其他因素,無法前來


三、電話訪問或面談:電話訪問有時找不到家長或談話言不由衷


四、在大樹下說故事活動:報名的家長不多,有些因害羞或上班而無法前來


五、親師會議:家長有時因故無法前來,無法將學校的理念與他分享,但事後會將資料發回,並以電話溝通。


六、教學參觀日:一次無法容納太多家長,需分多次參觀,費時費力


七、親子活動:家長最喜歡的活動,但每一次都需事前準備,很花費人力與物力


八、佈告欄:須常常換新,找新主題,才能吸引家長


九、親子共讀活動:小朋友喜歡將書借回,但有少數家長不喜歡與小朋友共讀, 認為是非常辛苦的事。


十、網路通訊:


1、有些家長對電腦操作不熟悉

2、家中無電腦,無法上網

十一、學校e-mail電子信箱留言:有些家長對電腦操作不熟悉,以致無法使用此方法


十二、社區活動常因場地或時間的限制,而無法好好充分利用,可再加強與鄰里 長合作,讓社區文化與活動更緊密的結合。


十三、辦理活動時,如需借用公家場地,需公文往返很麻煩,如能簡化將更佳

建議與因應策略
親師關係實施方法:


一、文字通訊
文字通訊是目前學校老師與學生家長之間最普遍、最頻繁的溝通管道。


(一)聯絡簿:
學校與家長要保持聯繫,通常會設置聯絡簿,聯絡簿可告知家長其子女每天在校學習 情況、生活情形、參加團體活動的表現,家長對學校事務建議,也可填寫在家長欄中,以供學校或老師參考。


(二)每日新聞快訊:
對於來去匆匆,因為太忙而無法談話的家長,每日新聞快訊是一種聯繫的方法,讓家長知道老師所要傳達的訊息或事情。在教室門外顯眼之處,放置一個大佈告,簡要記述班級事項或孩子狀況。


(三)電子簡訊:(以電子信件或MSN為主)
定期傳送簡訊給家長,簡訊主要目的有4
1、通知家長學校活動和計畫
2、讓父母了解課堂活動所蘊含的教育目的
3、提高孩子和家長對彼此的溝通能力
4、延伸並提高從學校到家庭的學習


簡訊必需要短,並定期刊出,一個月或半個月一次;簡訊必需簡潔、具吸引力、且注意文法與錯字,此外,對簡訊細節的注意,可顯示學校或老師的計畫與努力。


二、講座與座談會
聘請專家學者就兒童發展、父母管教子女,所面臨的問題辦理講座。講座的設計有一貫性,可依家長的需要或他們感興趣的題目,安排一系列的活動,每月或兩週一次,有系統的介紹給家長。至於主題可根據子女發展的階段或家長的個別親子問題作規劃,邀請適當人選主講。


舉辦座談會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時間與場地的安排
為了鼓勵家長參與,座談會的時間最好安排在星期五的晚上或星期六的上午,而且一次以兩個鐘頭為宜。至於座談會的場地,應注意參加人數、音響效果、座位安排、照明設備、錄音、清潔、氣氛、茶水等問題。


(二)參加對象與人數的安排
園所要邀請家長參加座談,應以低收入戶社區、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為優先考慮。一般而言,參加座談會的家長人數不宜過多,對於子女遭遇特殊困難的家長,宜採用小組方式進行。


(三)講師與講座內容
在聘請座談會講師時,應主動與講師聯繫,溝通所有事宜,尤其是講授內容宜切合參加對象的需要。


三、電話或家庭訪問
家庭訪問是一種傳統的親職教育方式,通常於每學期開學前、學期中或學期末實施。此種由老師或專業人員親自到孩子家中做實地訪查的方式,有其它方式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家庭訪問應注意的事項:


(一)事先解釋目的:
在家庭訪視前,老師應通知家長並對此行的目的說清楚,以減輕家庭訪問所帶來的威脅。


(二)與家長安排時間:
非預期的家庭訪問會使家長感到不自在,因此老師可透過通知單來了解家長方便的時間與日期,以便預作各項準備。


(三)準備家庭訪問表:
準備詳盡的家庭訪問表,以記載相關事項。


(四)準時到達受訪家庭:
老師應於預定好的時間到達,訪談應維持在15~30分中之內,不要
太長。


(五)注意訪問禮節:
必須遵守他人的引導,身為訪客,老師必須有禮的接受任何由家人所提供的款待,一個成功的家庭訪問,最重要的元素,是老師有彈性的去接受各種和他們自己所經驗過的家庭行為和情況。老師的穿著也需注意,不可太隨便。


(六)進行訪視後的後續工作:
1、寄發感謝函:
寄一張感謝函感謝家長允許家庭訪問。


2、追蹤:
老師必須在1週或1個月之內追蹤,以使在家庭訪問中所得知的資訊和討論的話題能持續下去。


3、評估:
老師必須評估家庭訪問以了解它在加強家長-老師-孩子關係上的效果。做家庭訪問之書面資料紀錄時,陳述中應加入孩子原先檔案中的資料。


四、義工媽媽或義工爸爸
對家長而言,花時間到教室是了解課程內容與過程的最佳方法。家長常認為學校就是純粹的認知學習,而當他們知道早期的幼兒課程並不完全強調認知學習時,通常會更尊重所方的專業教導。
對孩子而言,當孩子看到父母與老師ㄧ起共同合作,尊重著彼此的貢獻時,他們的安全感會增加。此外家長的興趣、技能、知識和才能,可使課程的可能資源增加很多;更重要的是,有額外的幫手,幫忙帶一群小孩,常使那些沒有足夠大人不可能實行的活動課程,變得可行。
對老師而言,家長的參與教學與幫忙,給予老師觀察親子互動和父母態度的另一個機會。
一般而言,家長可提供下列資源:

(一)職業:
許多家長的職業,伴隨著工具的展現,對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

(二)嗜好:
家長有特殊的興趣和嗜好,可提供孩子一些有趣的課程內容。

(三)時間:
許多家長所提供的資源是「時間」,在需要額外幫手時,是很有幫助的。

(四)材料:
無法到教室的家長,也許能可以提供教室活動所使用的材料作為資源。


五、親師會議
親師會議是指家長與老師面對面的會談,通常可採定期與不定期、個別與團體、正式或非正式等方式進行,此方式可彌補書面通訊與電話通訊的不足,並收相輔相成的效果。


(一)親師會議之準備:
在召開親師會議之前,教師應針對下列主題進行評估的準備工作
1、孩子學習進展的情形。
2、孩子在學校各項學習活動與工作習性。
3、孩子的社會適應情形。
4、孩子的興趣、態度和能力。
5、孩子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情形。
6、孩子的健康或情緒問題。


(二)親師會議的原則
親師會議是否成功,與老師的事前準備有關,老師應整理資料與報告以與家長充分溝通;同時應收集孩子的軼事紀錄和作品,以支持老師的觀點。


1、接納家長的感受與態度。
2、發展真正的互動關係。
3、不要咬文嚼字。
4、切忌能說與不能說的話。
5、避免人身攻擊。
6、避免拿孩子與他人做直接比較。
7、態度要誠懇。
8、避免表示意見或仲裁,除非家長有特別要求。
9、提供處理兒童問題的可行方法。
10、適當的轉介。


六、親子研習會
學校可於學期初,配合家長需要,設計一系列親子教育課程。研習時間可長可短,視課程的內容與家長的需要而定。


七、教學參觀日
選定一天邀請家長來參觀幼兒的學習活動和老師的輔導活動,使家長了解自己的子女在校的學習。教學參觀日的同時,可辦教學成果展,成果作品可包含:幼兒的作品、老師自製的教具、具啟發性的玩具、教具與幼兒圖書等。也可結合專題演講與講座、學生才藝表演會、家長會等活動進行。


八、父母成長團體
邀請有經驗的團體領導者來帶領父母團體,可以藉由互相討論、經驗分享而促進父母親職能的成長。


九、親子活動
親子活動是藉由遊戲或表演方式增進親子間的感情,並鼓勵家長關心孩子,與孩子親近,並可配合節日實施。親子活動內容宜簡單並富趣味性,易吸引孩子的興趣,請家長與孩子同樂。


活動的設計可分為:


(一)幼兒表演節目
(二)運動會
(三)競賽性的遊戲
(四)園遊會
(五)闖關遊戲
(六)親子郊遊


十、公佈欄


公佈欄是提供資訊給家長的另一種方式,Powell在他對孩子托育的家長研究中發現,那些他賦予「獨立」特性的家長與教職員的溝通頻率較低,而較常使用非職員的資訊來源,像公佈欄。公佈欄必須置於家長可清楚看的到的地方,最好是就在教室外面,使家長能夠再提供的資訊和來源─老師之間有一個清楚的聯結。


十一、親職教育實施滿意度調查


十二、托育機構各項親師活動建議時間表(表1)


省思與未來展望


一、親師關係實施問題與困難
托兒所實施親職教育時,在人、事、時、地、物上常遭遇一些問題,說明如下:


(一)人的問題



1、籌備活動人力不足的問題:
一般教師既要教學,又要辦理親職教育活動常會顯得左支右絀,此時若又要請教師代為看管孩子,以利家長利用假日參加活動,尤其是小型的園所,人力本來就較為吃緊 ,若無視當的進行人力配置,往往會造成事前的準備不足及活動時的不順暢,效果將大大打折。



2、專家學者不易聘請:
知名的專家學者是吸引家長參與活動的原動力,所以園所在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時,除時間的安排須配合講者及家長,且講者的特質及說演能力又必須足以吸引家長願意參加,有時講者因交通或常礙於工作,而不願前往,均造成欲辦理講座的園所相當困擾。


3、家長參與意願低落:


一般家長或因工作忙碌,或因其他原因而無法前來參與活動,尤其是真正需要接受親職教育的家長,無論托兒所如何邀請也不克前來;林家興(1997)指出,有些父母認為親職教育有什麼幫助,也不認為自己的管教方式和子女的行為有密切的關連。對親職教育無知的父母,自然不知道有需要或有必要去參加親職教育。而根據Kumpfer(1991,轉述林家興,1997)的歸納,父母參加親職教育的障礙包括:
(1)費用太高
(2)交通困難
(3)托兒問題
(4)沒有時間
(5)缺乏興趣
(6)主辦單位與家長之間的文化差異
(7)經濟問題
(8)婚姻問題
(9)工作問題
(10)自身的問題或壓力
根據以上的問題,所以參與意願不高,效果大大打折。


(二)行政上的困難
進行親職教育活動前後都須有嚴謹的行政配合,包括
1、舉行時間的確定
2、邀請的對象
3、講者的接送
4、各項事務的聯繫
5、活動流程
6、空間規劃
7、人力的配置


若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整個活動的進行而功虧一匱。所以,活動前的沙盤推演及演練都可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三)時間安排的問題
托兒所舉辦親職教育活動,最感頭痛的問題是難以安排適合每位家長都方便滿意的時段。活動的時間若是在平時的白天,則雖然方便了老師,卻不免讓工作忙碌的家長抱怨,而平時的晚上,又因時間短暫而不宜安排。至於星期假日雖受家長歡迎,但現在因周休二日,家長常另有活動,以致出席率也常不高。


(四)經費問題
經費是影響活動是否舉辦的重要因素,只要辦理親職教育的任何活動,不可避免的都需要經費的支出,尤其是聘請知名度高或學有專精的講者,往往一場演講或講座的終點費用需要較多的經費支出,倘若因經費的不足而無法實施,實屬可惜。另較遠程的親子戶外活動也都所費不貲,其經費若捉襟見肘,則容易因考量有限的經費,而無法選擇最佳方案。所以,較充裕的經費運用,將有助於活動的安排與進行,並提升各項活動實施的品質。


二、未來展望


(一)人的問題


1、提升父母參與的意願
親職教育得以順利的推展,首要為父母樂於參與並與園所密切的聯繫與配合,強化課程的實用性、活動的安排符合家長所需。另外,透過不同的實施管道、了解家長未參加的理由與原因,妥善協助家長解決無法參加的障礙,或參與各項活動確實有困難時,園所仍可與予充分的資訊與輔導,以彌補未能參加的缺憾。如此才能將正確的親職教育內涵深植於每各家庭中。


2、強化父職角色的扮演與功能
在家庭的角色扮演中,父職的角色一直屬於較為工具性,以負責家中生計為其主要任務,但隨著愈來愈多的小家庭,雙薪家庭的比例佔多數的情況下,養育子女的責任,實非一人可以承擔。而現代的父親也可望成為新好爸爸,願意陪伴孩子成長。根據英國的托兒所照顧機構Daycare Trust的調查顯示,自70年代以來,有權值工作的英國男性花在陪伴與照顧小孩的時數愈來愈多;在70年代每週僅佔15分鐘到90年代的3.3小時,並有87%的父親認為,父親應加入育兒行列,陪小孩共同成長(施君蘭,2005)。而在行政院主計處(2002)的調查報告顯示,家中主要參與照顧孩童的仍以母親為主,但仍有父親為主要照顧者,並願意分擔子女的教養,顯示父職的角色日益重要。所以,園所辦理親職教育的相關活動時,應積極鼓勵父親參與,並可利用各種方式,讓父親樂於參與子女的成長與學習。


3、針對不同屬性的家庭需求,進行個別化輔導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2004年每4對結婚的新婚夫妻,就有一對是外籍新娘,每7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是混著不同文化的新住民、女性參與勞動比例至2004年止,以佔15歲以上人口47.71%(行政院主計處,2005)兒虐比例上升,新貧家庭急速產生,家庭的結構多元。若園所均採取相同家庭的親職教育方面,勢必無法滿足如此多元家庭結構的需求,更無法有效的改善親職角色扮演時的偏差及提升其專業知能與自我成長。所以,在辦理相關活動前充分掌握每位幼兒的家庭狀況與需求,才能達到親職教育的實施的價值與功能。


(二)行政上的困難


1、培訓推展親職教育的專業人員
政府應責請公私立大學院校,長期培植親職教育之學術人才、行政工作人員及專業師資,以確保推展成效。


2、成立親職教育的專責機構
成立專責機構之後,工作人員的專業背景才得以受到重視,而且有關親職教育的整體規劃、協助所屬單位策劃、推動並進行等工作,成為主要的重點任務,親職教 育工作乃更能落實。


(三)時間安排的問題
建立親職教育實施網絡:
目前親職教育的實施,大都由園所、社教機構、文教基金會、社區等自行設計實施,尚未建立一個全面性的實施網絡,以至於經常遭遇以下問題:


1、園所在辦理動態的親職活動之於,缺乏具有實用性及彈性的靜態課程設計。
2、各社教機構或依般文教基金會,均各自設計且兼作親職服務,並未共同策劃更多元化的服務項目。
3、社區力量不易結合:政府有關單位與民間機構尚未能有效結合各種實施管道,因此難以促進資源共享與交流。
有鑑於以上的缺失,政府實應主動出面建立親職教育的實施網絡,以促進幼兒父母積極參與幼兒教育,並適時提供相關資訊。


(四)經費問題
提升政府對親職教育的支持:古人說:『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教育可說是國家競爭力相當重要的基石,因此建立一個家庭功能健全的學習型家庭,政府的角色相當重要,不僅僅是政策的決策者,更是各親職教育實施機構的支持者與協助者,倘若政府願意投資在家庭教育的推廣,並給予經費的支持,相信各園所在辦理親職教育的相關活動時,一定可以無後顧之憂。


三、結語
親職教育是聯繫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橋樑,台灣的親職教育已經起步許久,但仍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因為世代間是會相互影響與循環的,從事親職教育就應該雙管齊下,親子一起著手,才能夠真正發揮他的功效。面對社會變遷、家庭結構改變,大家庭式微,現代父母教養子女無法仰賴大家庭的顧問與支援,也不能以自身接受自父母教養的那一套來教養子女,當面臨教養困難時,現代父母的不安、迷失與沮喪是可以想見的,所以如何把握實施親職教育重要且關鍵的時刻,選擇合宜的方式、場地,確切提供家長所需的親職內容及資源支持,進行有效積極、預防性的親職教育是必須的。
另外結合學校與社區資源,推展社區家庭教育及親職教育,以提昇家庭教育功能,強化學校與社區、家庭的整體發展,建立社區整體營造共同意識的學習環境與管道,增進社區生活的文化水準,增進學校成為社區與家庭的學習、諮詢、支持及發展學習性組織場所,營造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發展,也是國家、社區、幼保(教)單位、及家長責無旁貸的要務。



參考文獻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林振春(1997)。<從社區與學校互動談如何落實學校社區化>。 «教師天地»
86,11-15。
邱花妹(1998)。親師攜手,共繪孩子的未來。天下雜誌特刊,23,150-153。
邱書璇、林秀慧、謝依蓉、林敏宜、車薇(1999)。親職教育。台北:啟英文化事
業有限公司。
邱書璇譯(1997)。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Carol Gestwicki 原著)。
郭靜晃(2005)。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傅粹馨(1999〉。家庭、學校、社會-教育鐵三角。康軒教育雜誌,37,6-8。
黃德祥(1997)。親職教育2版。台北:偉華書局有限公司。
黃逎毓(1992)。家庭教育。台北,五南。
賴國忠(1998)。<營造學校與社區雙贏的夥伴教育>。 «北縣教育雙月刊»,24,
58-60。
http://www.khjh.kh.edu.tw/%E8%BC%94%E5%B0%8E%E5%AE%A4/p2.html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2/62-37.htm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3/63-50.htm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