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者  版主楊清良
日期 4/2/2025 4:21:56 PM
人氣 25 次
主題 運動有助兒童身體發展 做家事也能練習動作能力
A- A+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團隊,發布最新的臺灣兒童身體動作發展調查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團隊,發布最新的臺灣兒童身體動作發展調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教授張鑑如所執行的「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團隊,發布最新的臺灣兒童身體動作發展調查。結果指出,兒童運動時間和種類越多,運動強度越高,有助於粗大和精細動作的發展。此外,調查也發現,約有2成的國小低年級學童運動量不足,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參與家事活動,練習不同的動作能力,在多元學習的環境中,提升兒童身體動作能力發展。

 

張鑑如教授表示,兒童身體動作發展攸關幼兒健康、腦力發展、認知功能、社會適應和學業表現。身體動作發展不足,兒童可能面臨動作協調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影響運動參與和日常活動表現,進而降低自信心。根據「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團隊的調查,臺灣整體兒童的身體動作能力發展隨著年齡穩定成長,特別是在3到5歲的學前階段,發展速度較快。此外,男女表現又各有所長,在學前和學齡階段,女孩精細動作表現顯著優於同階段男孩,而國小男孩在粗大動作的表現則明顯同階段女孩。

 

調查研究也發現,兒童的運動種類越多、時間越長、強度越高,且粗大和精細動作的發展也越好。然而,臺灣有高達8成多的國小低年級兒童,運動時間有42%達標率,落差顯著。此外,臺灣兒童缺乏運動習慣,每5名國小低年級學童就有1人沒有規律運動。即便有運動習慣,運動強度仍不足,僅約3成達到中強度以上,如游泳、打籃球、踢足球、跑步等,遠低於日本的63%。

 

張鑑如教授表示,兒童參與的家事種類越多、時數越長,他的身體動作發展越好,粗重家事如拖地、倒垃圾、曬衣服、刷浴室、套床單等,都有助兒童粗大動作的發展,輕便家事如擦桌子、摺衣服、洗餐具、擺碗筷等,則可提升兒童精細動作能力。

 

張鑑如教授並指出,在日常生活也能為孩子營造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像是家長帶孩子去逛市場、到公園玩,或是騎車玩球等,有助於孩子的粗大動作發展;孩子玩積木、拼圖、繪畫或捏黏土的頻率越高,精細動作能力發展越好。

 

張鑑如教授強調,運動有助於身體動作發展,建議能及早培養孩童的運動習慣,注意身體動作的平衡發展,鼓勵孩子參與家務活動,並提供多元的學習環境。「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團隊建議相關教育機構能增加校內兒童身體活動時間,提升體能課程的趣味性,鼓勵學生課餘時多運動。也建議衛生福利部、教育部等相關部會多加宣導兒童身體動作發展的重要性,讓臺灣的兒童在「動」中成長,邁向健康、活力未來。


引用網址:原文連結

f分享
加入收藏
發表新主題 回覆本文章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發表新文章,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建議)
×
想加入耀陽LINE的群組嗎?請先加入版主為好友!並傳訊息告知~我是園長OR主任OR幼教師OR教保員OR托嬰主任OR居家托育(保母)OR機構式托育人員即可(廠商勿入)!
版主 楊清良LineID:0906369100

即時訊息